民俗文化旅游的六种开发模式
民俗文化旅游的六种开发模式
在如今各地的旅游规划中,民俗文化越来越受重,通过民俗文化的展现来提升农业旅游、观光游的内涵,以及文化特色。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
集锦荟萃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
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一些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内涵。
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
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荟萃式共同的缺点。
原地浓缩式是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重庆冬季旅游)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
当地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远眺西江千户苗寨,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
由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辅导升级5A的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集中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原生自然式,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新西兰毛利人村落等。
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
主题附会式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如苏州名园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但后来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
以上五种模式均为长期存在、旅游者可随时前往欣赏的旅游开发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
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故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展现了民间文化的艺术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民众远途而来欣赏(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进而吸引游客前往贵州旅游。